top of page

綠色騙局紀錄片觀後心得

「他們說我能拯救世界,猩猩、海豚、海洋、雨林,甚至人類,只要我購買能重複使用的環保產品……」

 

「但這是個謊言。」

 

 

這是在《The Green Lie》這部電影中,開頭的一段引言。



 

今天我們不說書,和大家分享這部緊扣商業與永續、充滿矛盾和利益的90分鐘紀錄片。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超市的貨架上明明越來越多永續產品了,為什麼我們的環境破壞還沒停止呢?

 

保護環境,真的只需要買對東西嗎?

 


舉個例子,「永續棕櫚油認證」用了七大原則來保障,簡單來說就是不非法焚燒/砍伐森林、不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並且合理的對待勞動人力。

 

但事實上獲得永續認證的棕櫚油產品數量卻遠超過合法產地所能負荷的產量,那麼他們是如何生產出這麼多棕櫚油的?

 

這些企業將一部分森林起火的責任歸咎於乾燥的土地與氣候,而非人為。

 

選擇性遺忘了製造出乾燥土地、荒廢農園的主因,其實也來自於棕櫚樹朝向地下不斷吸取的大量水分。

 

這就是存在於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謊言,諷刺的是,看似得利的企業,也不過是一群需要承擔環境傷害的人民。

 


在片中有一段與奧斯汀大學教授—拉吉·帕特爾的對談,提供了另一種購物上的觀點。

 

為什麼在消費者身上會需要有「買對的東西」這個責任?

 

譬如說,我購買公平貿易咖啡是因為其他咖啡都在剝削童工,而我要的是零剝削產品,但是為什麼做出「不要剝削他人」的決定會落到消費者的手上?而不是由法律來禁止「剝削童工咖啡」的販賣?

 

企業要賺錢、要營運,他們也卡在社會與環境之間,所以他們開始把社會責任往下拋,並且洗腦消費者「只有你做了對的決定,地球才能得救」,而不是從生產端就停止製造「錯的東西」。

 

如此一來環境責任就變成了消費者的個人選擇,而非法律規定,那麼既然地球的存活或毀滅這種大事,都變成只是自己一念之間就能動搖的決定,人們對於永續的意識只會變得更加脆弱不安。

 

 

看待消費行為,看待永續這件事有很多種面向,相對被動的在當前社會中選擇環境友善的超級食材,或是像這部紀錄片主動的揭穿、思辯永續企業的謊言,都是能重新梳理這個世界的方式。

 

但無論如何,只有地球還存在,人類思想的色彩才能留下來。


❑Follow us  IG @uovo_fooddesign

 

文: A HUI / 圖:《The Green Lie 》

 

 

40 次查看

Commentaire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Classic
  • Twitter Classic
  • Google Classic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