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Design Studio


餐廳的每一個環節,從食材的採購、加工、烹飪、用餐都會產生廚餘,但廚餘的下一個環節會是什麼? 透過食物設計的發想,打造一個永續循環的食物零浪費餐廳。

心碎,如果有顏色,如果有味道,那會是什麼顏色,什麼味道,什麼形狀?

以「糧食」議題為出發點,針對未來生活帶領大眾展開對未來食物的想像來 創作。 結合食物設計,以提出問題、對現今2018至未來2050飲食系統的轉變與現象進行想像式的洞悉與探討,如此才能避免只把一種解決方法視為靈藥,那是另一個悲劇,也會失去探索未來食物可能性的樂趣 。此外,食物的根源其實就是一種農業行為,所以食物設計師也是生態學家,應了解生態環境、農業議題、糧食議題、產銷網絡等,某種程度來說食物設計就是一種「從消費到參與」的過程,唯有如此,作品才能產生一種感染力。現在,就跟著我們一同窺視其中的奧妙,帶給您未來食物的想像,以及現有糧食的反思。

以麵線、豆腐、茶、油、餅五種在地食材為核心,透過食物設計將三鶯聚落文化的抽象概念轉譯成實體料理, 跳脫傳統烹飪手法,將食材原味呈現。 六道料理,蘊含了三鶯聚落多元且豐沛的文化能量,藉由餐桌上的精心呈現,帶領大家體驗一場色香味俱全的 美食饗宴。

我們相信「現今」過度的消費與飲食習慣,造成全球漁業資源短缺的問題正影響「未來」人類的飲食型態。 我們透過「食物設計」,提問解構。基於現代科技的可行的發展上,我們提出四個鯖魚可能呈現在未來餐桌想像:「真限量」未來鯖罐頭 ( LIMITED! Future Mackerel Can )、喜食部位 ( Preferable Cultured Mackerel )、空氣鯖魚( Mackerel Puff )、膠囊鯖魚( Mackerel Super Capsule )。
為什麼要談食物設計?
當食物開始說Something
A food designer is somebody working with food, with no idea of cooking
1999,Inga Knölek
當我們談到食物,當我們談到思考,就是食物設計。「設計」使事件產生意義,也因此,食物開始了意義的賦予與定義。
人們的一日有三餐,一輩子會經歷上千次的進食經驗,這些不斷出現在生活中被吃、消化與吸收的「食物」,說不定才是我們習以為常卻應該更重視的「生活物件」。
⠀
設計師總是為人類製造東西,提供人類開的汽車、穿的衣服,什麼都能被設計了!食物當然也可以被設計。
設計師讓食物成為訊息的傳遞工具,將食品製造的過程「再設計」,探索食物與食物、食物與人類、食物與社會之間的各種可能性,賦予食物更多的社會意義。你愛吃什麼食物?記得什麼味道?想說什麼故事,歡迎追踨UOVO Food Design Studio的臉書和IG,欲洽詢商業合作,也歡迎來信跟我們一起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