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食物殖民化 | 飲食文化裡看不見的思想斷層

當我們習慣在食物上加註某些訊息來溝通表達,很可能在不知不覺間便套上了對食物的刻板印象,以及被殖民的思想文化。





你喜歡西餐還是中餐?你覺得哪一種料理比較高級?當你身處異國,但當地人卻對中華料理指指點點,認為中華料理總是太過油膩、調味太重,你會感到生氣嗎?還是雖然委屈依然認同附和?


日常食物的背後都是一群人的文化、一種生活的方式,那些一提到高級料理便聯想到西餐,認為中餐就是應該俗又大碗的刻板印象,其實冷靜細想實在不怎麼合理,或許食物不像人一樣會感到被冒犯,但發生在食物上刻板印象與發生在人身上的刻板印象,我想都需要被重視、被思考。


同樣身為台灣人還有另一個課題,那就是「食物去殖民化」!

在歷史上同時身為殖民者(國民政府來台)與被殖民者(日治時期)的台灣,對「殖民」的後果肯定有不少感悟。


硬體上來說,從帶有日式建築風格的總統府,到以前為了運送林木而建造的阿里山鐵路,都是肉眼可見被殖民後的痕跡。

但在飲食文化裡的殖民卻是看不見的思想斷層。


為了開發土地、供應殖民者所需的經濟作物,原本就生活在台灣的原住民被迫壓縮生活範圍,他們的農作面積、長輩傳承的耕種經驗、與自然共處的智慧一點一滴的隨著遷移而消逝。


台灣原生野菜百百種,各有功效不同,但身為殖民者後代的我們,卻在平時的生活裡難以碰觸到這些屬於台灣本身的珍貴知識。也例如印度的香料種類繁多,光是一種植物就有成千上萬個品種,但在經過英國殖民後,為了殖民者的管理便利、也因為殖民者對當地作物的不了解,許多香料本身的價值在文化上被抹去,到現今淪為僅憑色澤就被輕易決定價格的命運。


要想改變這樣的食物殖民化,一定要開始培養對食物語言的意識感,不讓不合理的食物刻板印象影響了認知,才能更靠近真實的食物,為它追根溯源,真正找回「我們的食物」。

❑Follow us IG @uovo_fooddesign

32 次查看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Classic
  • Twitter Classic
  • Google Classic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