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OVO X 香港明周雜誌 | 食物設計 : 一道餐桌上的思考題
感謝《明周雜誌》編輯團隊遠從香港來台,這場難得的採訪,讓我有機會再度與香港的食物設計師、食物造型師朋友「隔空對話」,透過作品分享彼此的創作歷程。更榮幸的是,本次專訪與香港影星任達華一同收錄於雜誌 Big Story~~食物設計 : 一道餐桌上的思考題
3月6日


【UOVO 好書分享】鹽選島滋味_關於侍鹽師
究竟侍鹽師的工作都在做什麼? 能創造出什麼不一樣的用餐體驗? 在說侍鹽師的故事前,必須先了解關於鹽的風土方程式
2月24日


酒醬風食物設計|Future Meat Ball 未來貢丸
今年我們再度攜手或者新州屋重磅推出第二彈「酒醬風食物設計 X Future Meat Ball 未來貢丸」,拆解「貢丸」這道經典美食,從食材、文化到設計重塑,重新定義貢丸的未來可能。也許百年後的人會對今天的貢丸感到困惑,就像我們無法想像過去的飲食習慣一樣。但這正是食物最迷人的地方
2月19日


「呷豬公肉」的三峽飲食文化盛宴——總舖師、辦桌與信仰
「呷豬公肉」不僅是三鶯當地的飲食文化特色,更是三鶯地區維繫親情與鄰里情感的重要傳統,這場盛宴不對外公開,是採內部邀請制。我說這輩子一定要有三峽人的朋友,才有機會吃到豬公肉宴,有菜帖、說菜人,當然少不了大家最期待的菜色。
2月16日


從年糕到木薯糕 | 取之於大自然的食器,盛裝東南亞飲食文化 Kasuami Kantofi 的感動
Kasuami 是蘇拉威西東南地區的經典主食,特別盛行於布頓、穆納和瓦卡托比地區。它的製作過程,是將木薯粉或乾燥木薯蒸煮成錐形飯,常搭配烤魚食用,作為當地米飯的替代品。Kasuami是布頓地區的主食,當地人會以它作為米飯的替代品,價格平易近人,隨處可見,非常受歡迎
2月13日


食物設計 X 台灣兒童食育協會 | 好食育,透過設計探索餐盤外的世界
在台灣,教育強調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全面發展,但「食育」同樣至關重要,卻往往被忽略。
從小培養食育觀念,不僅能讓孩子認識食材來源、理解均衡飲食,還能建立對食物的尊重與感恩。我們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選擇更永續的食物、珍惜食物資源,甚至透過親手料理來培養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
2月12日


A&G Boulangerie展覽 | 透過真假食物,反思我們對世界的觀點
在《捨我》中,食物造型師Gloria Chung以奶油透過灌模、雕塑出一尊觀音像,像是在問著:「如果奶油都能成為神的象徵,那麼,神的存在是否僅是人類的想像?」
視覺藝術家Afa Annfa則以奶油製作了一塊信徒碑,並與觀音像對放著,試圖反問:「那我們呢?那些虔誠是否也是虛假?」
1月20日


食物設計 X 跨領域美感教育 | 創作是為了進入一個神秘的領域,一種超越的渴望
謝這群可愛認真的老師,他們是「跨領域美感教育社群」的老師。「#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是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中的一環,根據12年國教的素養導向教學與跨領域學習,推動以藝術領域為核心,串聯跨科學習的美感課程。
1月20日


𝟐𝟎𝟐𝟓備受矚目的食趨勢,你跟上了嗎!!
近幾年來,你是否開始嘗試短影音中的有趣食譜?或是感受到黑白大廚的熱潮似乎比以往的烹飪節目受到更長久、熱烈的關注?
如果你也有意識到這些生活中的小小改變,那麼請絕對不要錯過以下的內容!!
1月6日


當我們老了,如何讓「吃飯」依然是快樂的日常?| 台灣樂齡介護食品的設計反思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如何滿足樂齡者日益多樣的飲食需求,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思考的議題。年齡的增長往往伴隨著吞嚥困難和咀嚼能力的退化,這讓許多長者在用餐時遭遇重重挑戰。「介護食品」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
1月2日